1、判断题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见得失。”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③戒奢从简?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唐太宗因为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亲眼可见隋朝是如何很快灭亡的,因此吸取了教训,重视百姓,戒奢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同时任用魏征等贤臣,匡正得失,出现贞观之治。因此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很多学生容易认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的说法正确。严格说程朱理学讲求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以感悟“天理”所在,即“格物致知”,所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1950年(%)
| 1954年(%)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中数据前后对比可以看出,富农、地主占有土地的比例大大降低,和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相当,说明土改已经完成。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公有制取代的私有制;C项开始于1958年;D项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C和D项与题中所给时间不符,可排除。题中土地占有比例的变化原因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实际指的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公有制取代的私有制;C项开始于1958年,D项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C和D项与题中所给时间不符,可排除。题中土地占有比例的变化原因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校高三文科班王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 )
皇?帝
| ?
| 皇?帝
| ?
| 皇?帝
| ?
| 皇?帝
|
太尉
| 丞相
| 御史大夫
| 枢密使
| 参知政事
| 三司使
| 门下省
| 中书省
| 尚书省
| 枢密院
| 中书省
| 宣政院
|
| | | | | | | | | | | | | |
|
?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古代学者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也就体悟“天地生物之心”,并借此明白仁的道理。这种把自然与人心结合加以论述的学问应是
A.汉代经学
B.魏晋玄学
C.隋唐佛学
D.宋代理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魏晋玄学强调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关系,材料阐释的则是从自然界探求出发,直到明白“仁”的道理,正是具有这样的特征,故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