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孔子、孟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 ( ?)
A.克己复礼
B.性本善思想
C.仁的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为1970年4月26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残页,报道中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报纸报道的是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导弹实验成功
D.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64年,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1967年,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 因此选D。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即庆典活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4周年阅兵式上,抗美援朝志愿兵代表团出现在观礼台上
B 6周年阅兵式上,受阅部队的新军装上有了军衔标志
C 35周年庆典上,农民方队打出“联产承包好”的标语
D 60周年庆典上,大学生方队打出“小平您好”的条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此题为开放型题,只要求学生选取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求考生论述观点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的层次评分:(12分)
第一个层次,有观点但无论述,给1——2分;
第二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一个角度并结合史实论述,给3——6分
第三个层次,有明确的观点,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史实准确,给7——10分
第四个层次,观点明确,分析角度多维,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给11——12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外因论
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经济: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内因论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本题解析: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如果选择外因论,主要是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外国的侵略是中国的社会遭到巨大的破坏,中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受到严重的阻碍;如果选择内因说的话,主要是从中国的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国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所需要的资金欠缺等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考生论述观点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中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的文明,在向近代化的过渡中逐渐的衰落了下来,被西方超过。中国为什么没有把握好古代文明发展的机遇最早的进入到近代社会呢?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应该都是其中的原因。中国的近代化内无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外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中国的近代化“被耽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 工业资金 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 新增资本 /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 500
| 16.7
| 750
|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参考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
(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即可作答。第(2)问,考查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学生根据考纲整理即可作答。第(3)问,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关键是找准点,防止漏答。第(4)问,考查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注意多角度拓展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