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现在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再依据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决定外交关系的亲疏。所以中苏两国领导人见面时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礼节。故选B。A项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C项与材料无关;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无法体现材料的中心思想。
点评: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由建国初的一边倒到70年代后的不结盟政策转变历程。弄清中国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不同时代条件下的不同内涵。?命题立意是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演变,理解分析材料,并调动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句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C.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
D.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故选A。B项是重利思想;C项是近代土地革命;D项反映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年民族封建国家
D.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其中表述错误的是B,三省六部是在强化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CD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阅读下表
序号
| 提问人
| 籍贯
| 提问内容
| 回答要点
|
27
| 某君
| 广州
| 请问照相新法?
| 详细介绍
|
43
| 卓君
| 烟台
| 西人饮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
83
| 友人
| 金华
| 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
| 介绍具体方法
|
135
| 友人
| 上海
|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其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适否?
|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
?注:《格致汇编》是晚清最早的一份专门性的科学杂志,创刊于1898年。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说明:1905年前后,中国有人仿造了木制自行车,这种自力更生的成果很快就被引起的金属自行车淹没了。?
图二说明,清朝末年,西洋的自行车和东洋的黄包车选后进入中国,当时的自行车只是达官贵人的奢移品。?
材料三: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采轿日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1)社会现象:①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②社会时沿崇洋。③开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④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或交通工具)落后,只能靠引进。⑤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或交通工具)在生活中逐渐推广。⑥旧的生活陋谷逐步革除。
(2)原因:①西方工业文明、先进思想、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②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鼓吹“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传播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引起社会习俗的变化。③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中国近代社会不断进步。(
本题解析:本大题主要考查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提取三则材料的有效信息,主要从交通、对科技知识的认识、习俗等方面概括,所有这些变化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对下图反映的币制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A.改革发生在“二战”后初期
B.是经济全球化开端时期的产物
C.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
D.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的表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1999年发行了统一的货币——欧元。结合图片信息,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