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二战中和有中国蒋介石可以判断跟远东战场有关,应该是日美参战,所以正确选项是B。A项和中国无关,且英国并未增加新的伙伴;C项是法西斯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D项是成立联合国的条约。
点评: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线上多了一个盟友,所以蒋介石宽心很多;希特勒也减轻了西方作战的压力;英国也多了一个同盟国美国,因此才有了材料中的战争双方的领袖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的是( )
A.反法同盟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上法德关系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反法同盟战争主要是在法国本土以外进行的战争,对法国本土破坏并不大。普法战争也只是割占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一战中,法国是战胜国。二战使法国损失最为严重,整个北部被德军占领,南部建立了德国控制下的维西傀儡政权。故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8年5月,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向德国法西斯妥协
B.苏联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
C.苏联要遏制大战的爆发
D.苏联欲借德国的力量打击英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同时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于是苏联选择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4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图4
[? ]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东方战线”的认识与理解。德军入侵波兰,欧洲战争爆发。苏联为了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利用德军进攻波兰的机会,将自己的边界向西推进了150~400千米,建立了“东方战线”。故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