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认识的思维方式,是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B.“新边疆”、货币学派——凯恩斯主义
C.世界经济危机、区域经济集团化——市场经济发展
D.《悲惨世界》、《石壕吏》——浪漫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项不对;凯恩斯主义即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B项不对;《石壕吏》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代表作,D项不对;世界经济危机、区域经济集团化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最早出现于沿海地区
C.受到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D.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的近代的民族工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最早是出现在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瓦解比较早的地区,是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而产生的。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被压迫反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故选D。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这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在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B.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C.从天人感应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迄今已近两个月,在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国家馆中展出了科技、生态资源、人文自然景观等丰富多彩的展品,给各国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而,1876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结合史实概括说明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
参考答案:
概?括?
说?明
政治:文化大革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乱”→“治”)(2分)?
“文革”结束后两年徘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分)
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2分)?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分)
思想:“左”倾错误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分)?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空前得到解放。(2分)
本题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20世纪70—80年代这个时间段。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在经济上开始在农村、城市进行改革;在思想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