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据此分析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主要是因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核心任务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推动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1986年、1992年的农村的变化,结合已学可知,1986年城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下已经开始了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为中心环节,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分析可知1992年后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有关,因此D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图中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改革开放贸易趋势图表数据入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学生对历史时间概念的把握能力。由图片提供信息和所学史实1984年起中国进出口总额呈大幅度增长其原因跟我国在这一年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由此分析可知B的表述符合题意。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 “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作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材料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观的内涵。这种幸福观有什么积极意义?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康有为的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图中反映了怎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
参考答案:
(1)幸福观:就是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超越感性的欲求,做到安贫乐道。积极意义:孔子的安贫乐道的幸福观为后人追求恰当的、适度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价值指向。
(2)改变:由复古到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到追求博爱(或人权)、自由、平等为政治理想,由安于贫寒、清心寡欲到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其幸福观赋予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色彩。原因: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全面危机;近代工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西学的传播。
(3)信息: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均消费支出和增长速度稳步提高(或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努力:政治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建设美丽中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人不同时期价值观的理解能力。第(1)问从孔子的话中概括出内涵,他主张吃普通的饭,不富且贵,这对人们追求适度的幸福有借鉴意义;第(2)问康有为的幸福观从材料二逐条概括,主要是其带有近代色彩的价值观,原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第(3)问图表反映了中国人的消费水平从2006~2008年呈增长趋势,措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的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请完成: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你认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原因: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闭关国衰,开放国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格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从而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遵循原则:第一,对外开放必须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第二,必须应遵循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第三,必须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的原则。
本题解析:材料较简单,通俗易懂,关键要按题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至于第三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深入思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