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也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20世纪60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3分)?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否定了材料一的成果?为什么?(5分)?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3分)?
2、判断题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表明 ( )。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3、判断题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 ]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判断题 下图漫画的标题为“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D、“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5、判断题 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