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主要因为
A.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
B.中国已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这些国家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将走向高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巨大挫折,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主要因为中国已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A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D项目前仍旧没有直接显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我国把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来实施。阅读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汉唐以前城市的分布与近代城市的分布有何显著不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图表分析:与工业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当代城市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
(3)《工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中显示,从B到D工业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城市化进程很快,试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示意图》所展示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利于城市化发展?(4分)
参考答案:(1)汉唐以前:主要分布于北方。北方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重心所在。
近代:江南及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西方列强入侵,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工商业兴起。(6分)
(2)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落后于中、东部地区。(3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4分)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兴起。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4分)
本题解析:本题选取了城市化这一主题,从我国古代、近代、现代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和设问,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对于阶段性特征必须掌握的准确才能有的放矢,正确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促使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②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
③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④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下图中“汽车工业放异采,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 ]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税代利,是指国家向企业征收所得税后,剩余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由企业自负盈亏,这表明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故A项排除;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故C项排除;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