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是
A.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B.股市崩溃
C.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滞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股市崩溃则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线。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难度较大,因为大部分提法教材都未出现过。从经济规律来看,面对生产过剩的危机,政府必须鼓励消费,扩大内需,鼓励出口,刺激生产。所以A和B都错。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由此排除C,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实行过计划经济。所以只有D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 60年后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
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
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民主与自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斯大林体制下苏联经济上忽视农业、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的提高;政治上忽视民主,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因此A错在“苏联工人自由快活”;B错在“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结合材料“1931年”可知是经济大危机时期,西方工人失业率大大提高,而苏联未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C正确,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D错在“苏联工人当家作主”。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斯大林体制的利弊。(1)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2)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罗斯福在1935年提交的年度国会咨文中宣称:“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民正在经受着陈腐的不平等的煎熬”,“尽管我们付出了话语和行动的努力,但是特权阶层尚未铲除、社会下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此,罗斯福推动国会通过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②《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实行大规模救济
③《社会保险法》,致力于建设养老金和保险制度
④《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35年”,罗斯福认为:“人民正在经受着陈腐的不平等的煎熬”、“社会下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此,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济金和养老金;还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①②是新政前期采取的措施,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
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
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