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主要调整了
A.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
B.劳资矛盾
C.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经济危机正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考资料:
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沦》
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延顿认为:在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由于社会逐渐开放,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迁,社会动员扩大,人的自主意识觉醒,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随着改革的进行日愈膨胀,而国家制度和整合机制的变革却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人们被调动起来的欲望和诉求,因而民众中产生了一种相对挫折感,并引发弥散性的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失序。对此,加强中央权威的力量也就成为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该观念成为新权威主义的理论依据。
【注释】新权威主义是指主张改革之初就遇到种种问题在旧体制向近(现)代商品经济秩序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有近(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治来协调整合社会秩序,并引导近(现)代化进程。作为学说,新权威主义被用以描述或解释处于现代化初期阶段国家的政治发展现象,而作为政治实践,新权威主义则是介于传统权威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一种过渡体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权威主义”的相关观念。
(要求:,对该观念赞成、反对或另有观念均可,要求观念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分三个等级: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满分12分。
观点部分:观点明确、解读准确。(2分);
论证部分:要求材料表达全面,针对性强,史论结合,至少两例。(8分)
归纳部分:要求总结提升,不能简单重复观点。(2分)
观念一:(1)判断:提炼观念,表明反对。
(2)论证:推进近(现)代化过程必须实行民主手段。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人民反对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后来又通过议会改革等,逐渐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后期,刚刚独立的美国,外有威胁,内部松散,人民生活状况没有改变,各地反抗不断,美国召开制宪会议,通过1788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联邦制政体;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人民政府依靠人民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政权巩固。(3)归纳:社会混乱就是过去的专制反动造成,只有依靠民主才能调动和满足人民要求,最终必须实现全面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
观念二:(1)判断:提炼观念,表明赞成。
(2)论证:近(现)代化特殊时期可以以特殊强有力手段推进达到社会近(现)代化效果。法国大革命第二阶段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外有反法同盟干涉,内有封建反革命叛乱,物价飞涨,人民困苦,要战胜内外反革命势力,保卫革命成果,雅各宾派上台后用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解除了广大人民的封建束缚,建立特殊统治,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但是危机结束后应该迅速回到正常的民主轨道。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经济低迷、局势动荡,人民渴望摆脱困苦,罗斯福总统在人民的支持和国会的授权下采取强有力手段实行新政,经济复苏,失业减少,人民收入增加,避免了法西斯势力抬头,维护了民主制度;二战后东亚各国摆脱殖民统治,百废待兴,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台湾等东亚地区采取威权政治,促使本国(地区)经济飞速发展。(3)归纳:威权主义可以推进现代化,但只是走向民主政治的一种手段,最终必须实现政治民主化和全面现代化。
(其他言之有理的观念、史实例证可以酌情给分,贵在独立思辨。)
本题解析: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作者的观点,观点部分:观点明确、解读准确。论证部分:要求材料表达全面,针对性强,史论结合,至少两例。归纳部分:要求总结提升,不能简单重复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撤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撒切尔主义自出现以来,对它功过的评价争议很大,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且史实详备;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但史实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案1: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功大于过。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等欧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一方面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严重,这标志着欧美国家信奉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调节的失灵。20世纪80年代,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经济上减少国家的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并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在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尽管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但英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参考答案2: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过大于功。
撒切尔主义尽管缓解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滞涨”现象,使英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但是从长远看,它却种下一系列恶果。因为撒切尔主义是站在右翼资产阶级敌视人民的立场,在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而且还不惜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无视社会的不平等,最终使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可见对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有两种不同的评价,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