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中提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的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企改革的情况,A项并未涉及到国企改革的情况;B项是强调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但是也未涉及到国企改革的情况;C项通过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故选C。D项是通过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此题反映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5年开始的,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大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大企业集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
——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
计划和市场,其实在邓小平那里早已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在哪一重大会议后?(2分)
(2)你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中共十四大后。(2分)
(2)苏联新经济政策,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有效经验,摆脱了经济困境;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摆脱了经济危机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涉及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方面的问题。对它们分析的关键是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就应该肯定,不能仅看表面。如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曾被攻击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被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有关邓小平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全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心的转移?②属于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③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由“小平您好”到“胡哥加油”反映出
①对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崇拜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拥护和信心
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加强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中国成立35周年群众游行条幅

巴黎圣火传递标语
[? ]
A.①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