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需要
B.汉族地主的建议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魏均田制从本质上讲是受汉族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是对汉农耕文明的吸收和创新。故选D。ABC项均错误,都没有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历史学科分析问题探讨根本原因往往从经济上分析。
点评:均田制是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农耕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这是吸取了汉族的生产方式,标志着鲜卑政权已经放弃了游牧的生活。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 ②整顿吏治?③重用汉族地主?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 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轼批驳商鞅的理由。(4分)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变法。(2分)
参考答案:
(1)影响: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4分)。
(2)秦国富强是因为秦孝公励精图治,而非商鞅变法之功。(2分)商鞅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严刑峻法激化矛盾。(2分)
(3)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地私用;奖励耕织;奖励军功(3分)。秦实现了富国强兵。(1分)
(4)(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及所学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评价一场变法不能以变法的成败、变法者的个性及个人命运为标准,而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对于本题要结合材料“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回答,但同时应注意评论者的立场,实际上不应受其影响。
(3)本题主要考察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联系所学,材料中没有的就不应答出。从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可知其内容主要有“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奖励耕战”。材料“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则体现了其影响:兵强国富‘称雄诸侯。
(4)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的能力与方法。评价一场变法不能以变法的成败、变法者的个性及个人命运为标准,而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同时还应注意不要掺加个人恩怨与主观意识在里面,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原文大意是说,令迁居洛阳的人,死后安葬在黄河以南的地区,不准还葬北方。于是从平城南迁的人,都成了河南洛阳人。联系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因此选D。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
冯太后主持
重点
建新制
推行均田制,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
?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C.承认土地私有
D.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