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
A.建立俸禄制
B.设立三长制
C.实行宗主督护制
D.推行门阀等级制
2、判断题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A.贫苦农民
B.鲜卑贵族
C.汉族地主
D.封建国家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秦孝公
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稷。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苛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
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摘自《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
材料四及神宗朝,荆人(王安石)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坦
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庭者,则数十百年,滔之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日知录·宋民风俗》
材料五至元丰初,储积赢羡……元丰三年(1080年),遂于寺南作元丰库以储之,几(几乎)百楹。
——摘自《通鉴长篇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两次变法都遭到顽固派反对,请根据材料二、四指出,其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
4、判断题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A.《诗经?国风?秦风》 《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 《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 《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_策?秦策》 《史记?商君列传》
5、判断题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