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率,这反映
国家
| 1926年
| 1931年
|
英国
| 4
| 10(1932年)
|
法国
| 12
| 38
|
德国
| 12
| 40.7
|
美国
| 20
| 53
|
日本
| 16
| 24
|
——摘自《全球大变革》
A.资本主义发展增快? B.各国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
C.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 D.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2、判断题 5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1/4的棉田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种现象说明
[? ]
A.美国经济进入了极度繁荣时期
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r生产的发展
D.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普遍提高
3、判断题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4、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这种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应是
[? ]
A.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B.提高关税,限制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C.利用政权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D.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经济事务
5、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政府的国内职能主要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两方面,孰轻孰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给予人和物自由,政府应建立执法机构和维护无利可图的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则应无为而治,让“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去发挥作用。主张完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任何来自制度的经济垄断。?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当商品供大于求时,政府应当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II)
(1)上述两种理论观点分别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哪个重要阶段?(4分)
(2)以美国为例,政府对内经济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由材料一转变到材料二的标志是什么?试用工业的有关事例加以说明。?(6分)
(3)如何评价资本主义政府职能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10贫)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