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可知是指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凭借其外交才干,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是指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于1953年,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指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
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为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B。A项是土地革命时期;C项是1958年建立的人民公社;D项是1978年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被外国人誉为“周铁嘴”的外交家周恩来,以他独有的魅力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声誉。他所创制的外交政策有(? )
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政策的有关内容。题中①为毛泽东所创;④为邓小平所定,②③为周恩来所创。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先生”“同志”这些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采用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先生”“同志”这些称呼反映出的是一种人与人平等的观念,这些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采用是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等思想传播。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
例如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出现的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和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地位;②经济建设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③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长期以来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如实行统购统销、“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⑤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改变了人们的观念;⑥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未能茁壮成长,答案选C,A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是其发展的表现, D项表述颠倒了逻辑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②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③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④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解析根本原因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