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练习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由“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由“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可以分析出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和“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可以看出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故①②③正确,所以本题选B项,A、C、D中的④错误,故不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出自于《诗经》的《风》。《诗经》记载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作品,而这段时间相当于中国的奴隶社会,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征文射策,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耻不言文墨焉”等,可知,②正确;从“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等,可知,④正确;从“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等,可知,科举考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①正确;③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6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第三帝国。(6分)
(3)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第三帝国政治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和挑战?(4分)
参考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2分)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
(2)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特务统治等。(2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2分)评价: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2分)
(3)冲击与挑战: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分)20世纪初期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体制、经济重心南移以及选官制度变化的角度进行回答。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政策以及对外关系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属于评价试题,作答时候要围绕“全球史观”的角度从“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角度进行评价。
(3)依据问法中时间“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并结合中国当时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政治局势从中国各个阶层探寻救国途径从“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以及20世纪初期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选官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时期政治·内阁制和军机处;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是指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国土分为“若干行政区”,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说明此制度为郡县制;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故B正确。两者都是地方制度,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分封制却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A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郡县制不是,而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是郡县制,故C错误;郡县制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孙中山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