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材料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回答:
(1)据材料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4分)
(3)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2分)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1958——1962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之后为什么又有大幅度回升?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1966——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率长期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党和国家是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图二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图三1983年重庆开始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无法处理)

图四1989年7月1日《人民日报》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报道
材料二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
[?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C.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D.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