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为寻求实现现代化曾有过哪些探索?(6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并分析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9分)
2、判断题 图中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③由农村到城市? ④由试点到推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3、判断题 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大跃进”鼓干劲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4、判断题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主要反映了
[? ]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我国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政府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材料2: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1)中国为什么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4分)
(2)根据材料2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