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开始于()
A.平反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B.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
C.在农村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D.试办经济特区
2、判断题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 、?─────── 、?─────── 、?───────── ,1988年又把───────── 省作为经济特区。(5分)
(2)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分)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判断题 创刊于1949年的《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1978年报道的新闻中有可能涉及( ? )?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5、判断题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