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苏联及东欧共产体制解体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戈尔巴乔夫开始政治改革 ②苏联共产党实行多党制
③ 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④《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苏联解体是一系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与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
A.不结盟运动
B.日本的崛起
C.欧共体的建立
D.八一九事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位著名学者在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它先后经历了“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史实,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分别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故选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济政策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高考的高频点。特别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等知识点命题较多。学习时,一要应对这些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的理解,分析比较其异同;二要针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分析评价斯大林模式的深远影响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苏联解体的历史渊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