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军中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是,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张宣传册最早印刷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才人培养的教育体系。因此选C。
点评:注意关注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A.形成了美与苏抗衡军事政治集团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
C.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D.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题意可知,A错,因为它不是军事政治集团;B错,因为它没有改变两极格局局面,C错,因为它有原则和宗旨,就是反对军事结盟,维护世界和平。D对,因为美苏都嫉妒它,证明它有一定实力,起了一定作用。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言论属于?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注意材料中的几个“不”字,原文的大体意思是“不追求贤能,民便不争;不买贵重的货物,民便不因为钱而偷盗;使民没有欲望,民便自安”,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相吻合;与儒家、墨家、法家观点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该文章表明经济全球化
①加速了资本要素的跨国界流动②使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趋于公平
③正在加剧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④扩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
[? ]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