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动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说明A正确。B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大力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后来政府颁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制订“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施;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工业化的实施开辟了道路。在中共“八大”方针政策指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中共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接着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中央虽然对此进行过调整,但由于十年“文革”使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历了许多挫折,总的来说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中国过去没有的重工业部门有
①轮船制造
②飞机制造
③汽车制造
④重型机器制造
⑤航天器制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的理解。①是错误的;轮船制造在一五计划之前就已经有了。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A.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仍在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D.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A是说明这些事件的背景;B不对,“门户开放”政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美国的侵华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华的联盟;C与全球化不符;只有D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 西汉(公元2年)
| 唐朝(752年)
| 南宋(1210年)
|
黄河中下游地区
| 42.8
| 32.3
| 53.2
|
江淮地区
| 15.2
| 23.4
| 45.6
|
西南地区
| 3.9
| 7.1
| 9.2
|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再也看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摘自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变化: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移至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北方丝绸生产日益萎缩。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削减桑麻改种谷物;北方森林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北方战争的破坏,大批技术工人南下;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只要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要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解析:中国是丝绸大国,古代丝织技术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这部分知识是中国古代史中主干知识之一,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点知识。本题以中国古代丝织业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原因及启示。审题时要抓准“生产格局”四个字。解题时,要注意充分运用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