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B.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消除了许多障碍
C.大型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拉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内容,考查准确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高科技产品和较低的关税打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大门,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导致双方的差距不断拉大,故D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
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片“救国”等信息也可以看出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进步的潮流。而①③都不符合当时的史实,B正确。所以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原创)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是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茶馆》是现实主义话剧,《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两者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所以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排除A,既然是以识字教育为主,排除B,办教育不是根本目的,为国家建设服务才是最终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