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激化阶级矛盾的是
①连坐法的推行?②轻罪重罚?③户赋、劳役沉重?④重农抑商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反映19世纪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次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次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2)民族危机加深;工业文明的冲击。
(3)阿里改革: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延缓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明治维新: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戊戌变法: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识:向先进国家学习,进行改革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麻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受麻田1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作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作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摘自《魏书?食货志》
回答:
(1)把北魏的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8分)
(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7分)
参考答案:
(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农民、奴婢、官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随力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8分)
(2)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麻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7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汉刘向《新序》中谈到“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之佐哉。”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说明后人都看到了商鞅变法大获成功的一个原因,那就是
[? ]
A.讲诚信
B.讲仁义
C.讲宽厚
D.讲恩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
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官吏俸禄制加强了对豪强地主的控制,限制了豪强地主割据势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