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自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论三民主义》(1919年)
(1)“转折”是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状况,如方向、形式等。在历史上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的变化就是转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

(2)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三国改革对三国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4)尽管改革失败,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近代西方民权思想相比,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何显著特征?
?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由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北魏孝文帝改革:由游牧→农耕(封建化、汉化);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日本明治维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侧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日本: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以变法向西方学习各国大政方针,挽救危机。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影响: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
(3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从封建阵营中分化出来的改革派实力强;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并真正地实行;有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4 )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分阶段实现宪政:军政、训政;强调县治和直接民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新式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
B.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C.以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为目标
D.导致了1000多年科举制的废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式学堂的创办与科举制的废除并无必然联系,新式学堂是教育体制的变革,而科举制的废除则是因为其不适应历史潮流的发展而进行的选官制度的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 ]
A.孙中山是否参加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
D.讨袁斗争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分析,与此相对应的派别分别是地方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故答案选择A项。
点评:关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要注意:(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A、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极力维护封建统治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