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 ④袁世凯称帝
[?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2、判断题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年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请回答:
(1)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明夷待访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1912年教育部不可能颁布的教育政策是()?
A.“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
B.“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C.“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实利教育,类似理科)不必分科”
D.“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4、判断题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做出了不同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图1? 图2
(1)图1所示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图2所示文件中的哪些原则体现了这一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民智未开的中国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在民力、民智、民德上做充分的准备……因而主张在国本问题上“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一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的不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