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下图所反映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是

A.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与掠夺加剧
B.官僚资本摧残、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增捐加税,通货膨胀
D.民族工业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2、判断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原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C.历史研究要不断创新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3、判断题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
1
| 1949.10.3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2
| 1949.10.4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3
| 1949.10.5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4
| 1949.10.6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5
| 1949.10.6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6
| 1949.10.6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7
| 1949.10.7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8
| 1949.10.16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9
| 1949.10.27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0
| 1949.10.23
|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11
| 1950.1.18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4分)
(3)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
4、判断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肯定人的价值
B.强调知识的作用
C.推尊君主权威
D.重视道德的意义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亿元)

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亿元)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 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8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