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而非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所以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三项都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确描述,故答案选A项。
点评:高考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查主要侧重于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进行对比以及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深远影响: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依据和国家重大制度的宪法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
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
D.册封少数民族的首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小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民”主要是指小农。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与农民直接相关的只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1954年
B.1978年
C.1982年
D.1999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1999年,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正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故选D。A项是通过的1954年宪法,并未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B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改革开放的决策;C项1982年宪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的成就,但是也未提出依法治国的方针。
点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在1999年写进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大力进行法制建设,通过了1982年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建立做到了有法可依;《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通过,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春天的原因是(? )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扶植
B.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创造的条件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D.民众的爱国激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比较简单,属于简单性的知识记忆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
B.它是一种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型工业经济
C.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
D.它的产生,促进了互联网的问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互联网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知识经济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