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义礼仪上的变迁,跪拜、老爷与大人这是旧中国等级差别的体现,而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是平等思想的体现,故体现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B项正确;
考点:民国时期的习俗的变迁
点评: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女子在获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 ②西方文化的渗透 ③崇洋风气日盛 ④政府的大力倡导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 ]
A.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C.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进行了颁布
D.在全国普遍实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这首《竹枝词》所描述的情景开始于
[? ]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中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