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六)
2020-08-06 02:43:1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当时的问题有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农村破败,田地荒芜 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唐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去从事商业活动,只是反映商业的发展情况。因此,④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得以初步发展的条件包括(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示例1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2分)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2分)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2分) 示例2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示例3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2分) 示例4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2分)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2分)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 (学生从其他角度来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交通工具入手,图一是马队,图三是船队,图二是陆路交通,图四是海洋交通,进一步分析文明的差异。本题还可以从经济交流、文明史观和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分析。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分析其作用。利用文明史观分析,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之后进一步延伸。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的发展·茶马古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史学方法论·史观·文明史观。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朝成化年间有人说“松(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这说明 A.徽商聚集在 松江一带 B.徽商控制了江南的丝织业 C.优质棉布是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 D.徽商造就了“织造尚松江”这一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