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肯尼斯·沃兹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他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有可能涉及的史实有
①欧共体成立?②北约、华约的成立?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墙修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①欧共体成立是在1967年,②北约、华约的成立分别是1949年、1955年,③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④柏林墙修建是在1961年,因此排除①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7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美国在东欧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所引发的局势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这表明
A.美俄争霸格局已经形成
B.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C.美俄对抗关系依然存在
D.一超多强格局已经结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导致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三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2分)
(3)材料三所示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5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是一战和欧洲各国领土变化图,材料二是二战后欧洲形势变化图。两幅图最重要的区别有二:第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转变为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第二,一战后是欧洲独霸天下,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或北约,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3分)
原因: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欧洲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大国。(3分)
(2)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2分)
(3)(共5分,答五点即可)
①20世界70年级以来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②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③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
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美国独霸。
⑥俄力斯致力于恢复大国地位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由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一样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就可排除 A、B 两项;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能得出D 项结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中国依据国情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结果。故选C 项。
点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但是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也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由于二者没有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体制造成的。社会主义吸取了经验教训,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表现。(3分)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的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举例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2
分)结合材料一分析欧洲国家合作的目的(2分)
(3)据材料三分析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1)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3分,任3点即可。)
(2)国家:法、德。(2分)?
事例: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2分)
目的:发展经济,提高地位,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2分)
(3)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世界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2分)
本题解析:(1)“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意味着欧洲不在是独立自主的,表现联系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史实来分析说明即可,如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
(2)第一小问结合欧洲联合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这两个国家是法德;第二小问可从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来列举即可,如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第三小问目的从材料一中“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的信息科概括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从“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信息科归纳出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和措施可归纳出关注社会公正、关注社会平等问题、关注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新政的内容,从社会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分析,可归纳出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4)影响从材料三中“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的信息可归纳出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世界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