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大幅增产,三年跨出了三大步。根本原因是
[? ]
A.凤阳农民辛勤劳动
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C.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继续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有
①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③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判断题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4、判断题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抗美援朝”胜利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5、判断题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本质上反映了?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B.企业获得了绝对自主权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发展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