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都着眼于反共反苏
D、都为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其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其建立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事件:“铁幕演说”。影响: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是“冷战”开始的信号。
(2)措施: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领导成立北约组织;苏联组建“华约”组织。(答情报局、经互会亦可)
结果:两极格局形成。
(3)性质:是一个对付来自欧美资本主义威胁的防御性组织。意义:对于确保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安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对峙局面的出现。
(4)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 ]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的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
A.都成为超级天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苏联推行大国强权政治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修筑柏林墙
B.出兵平息匈牙利事件
C.入侵阿富汗
D.中断“布拉格之春”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