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20 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为根本推动力的是:
[? ]
A.两极格局的结束?
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政策和措施给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农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造成了大量无业流民,群众骚动不断发生,穷人甚至抢劫商店、夺取面包等食物。……贫困化加剧使得政府用于贫困民救济的财政支出数额增加。……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济贫院主要以惩治穷人为主,各方面限制十分苛刻,济贫官员甚至认为这样有助于穷人的道德完善并使懒汉勤奋起来。院内供给的食物很少,劳动极其繁重,而且院内实行夫妻子女分居的隔离制度,居住条件也很恶劣,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据郭家宏、唐艳《19世纪英国的济贫院制度初探》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的政治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如何评价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新济贫法”?(8分)
参考答案:
(1)实行仁政;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 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 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每点2 分,共10 分)
(2)“新济贫法”是工业革命背景下贫困化加剧的结果;是阶级矛盾尖锐,群众斗争的结果;英国政府出台该法的目的是 缓和阶级矛盾、节省财政开支,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人民的生活并未真正得到改善,阶级矛盾也不能得到有效 解决,这必将引起更加强烈的斗争。
本题解析:(1)从材料“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规定)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信息可以看出孟子的观点。(2)从材料“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造成了大量无业流民,群众骚动不断发生,穷人甚至抢劫商店、夺取面包等食物”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穷人的不满情绪增强。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政府推行了《济贫法》。但是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并未解决阶级矛盾,遭到了民众的更大规模的反抗。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①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②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③提出“五常之道”和“王道之纲”?④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这段古文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反映的是启发式教学,分析选项,只有B项符合题意,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古文材料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有一定水平的古汉语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表决通过了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规定:但凡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下属工程,建筑所用钢铁必须为国内出产的美国货。这就是引起世界强烈反响的美国购买国货条款。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对美国的这一作法评价正确的是
A.它有利于保护美国国内市场,刺激美国经济振兴
B.它必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全球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C.任何一个国家面对经济危机首先都是自救,这无可厚非
D.它不可能对现行世界经济秩序产生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其中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高筑关税壁垒,造成危机更加恶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