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美国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这段材料旨在肯定古希腊民主政治
A.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B.使人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C.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D.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人们”扩大了民主的范围,激发了所有人追求民主权利的热情过于夸大化,排除B.使人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政治、C.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两项;D.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和主要特征。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主要特征:(1)主权在民。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雅典的国家管理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2)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轮番担任公职,轮番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3)法律至上。雅典民主运作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依据公民大会等机构制定的法律进行运作。雅典严格实行法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它,直接民主、抽签任官、多数原则、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 一般称谓
|
妻(正配)
| A.三哥(20岁)
|
B.四哥(14岁)
|
妾一(侧室)
| C.大哥(25岁)
|
妾二(侧室)
| D.二哥(22岁)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包括两点内容:嫡出、长子。即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只有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巩固封建统治整饰史治,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和反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秦,确立于汉,发展少隋唐,融合于宋元,完备于明清,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科学的内涵,因而在一定时期内曾起到抵制惰性力量、澄清史治的作用但。它归根结底是为巩固皇权服务的。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4分)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中央与地方设置的监察机构分别是什么?汉武帝设置什么官职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10分)
参考答案:
(1)察举制度。推荐。才学和品德。(3分)
(2)九品中正制。(2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2分)
(3)隋唐时期。(1分)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分)
(4)秦: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2分)
汉武帝:刺史(2分)
评价: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但封建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不履行社会职责,是皇帝的工具和耳目。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脏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代察举制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分析材料,结合材料“……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可知应是察举制,举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形式之一。联系所学及材料“……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回答标准。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分析与理解。从图中一至九品的内容及所学可知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联系这一制度的选拔标准、操作程序以及后来科举制实行的背景,进行分析归纳。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以后我国选官制度发展变化的分析与掌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候,改变了魏晋以来的选官方式,采取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科举制。结合所学,从科举制 方式、标准等方面分析归纳其进步性。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分析与掌握。联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可知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地方上设监御史,史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代的时候,在地方上设立刺史以负监察之责。联系专制制度的特点、阶级性等分析回答“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结合史实说明秦朝、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4分)
(2)结合宋朝中枢机构的调整,说明“它有变动,却不能说有建立”。(5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3)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皇权发展的趋势,概括其产生的消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1)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2分,若具体答出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也可得2分。)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分)
(2)“有变动”, 是指中枢机构有局部调整,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三司分掌军政、财政。(3分)“不能说建立” 是指无根本性变化,基本沿袭了三省六部制的政治架构。(2分)
(3)皇权空前加强;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2分)
本题解析:(1)结合秦的政治可知,秦朝在政治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央实行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朝仪制度地方上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从而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唐代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结合宋代政治制度可知宋代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进一步削弱了相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了君权,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财权,进而加强了皇权,所以说现对于以前政治制度而言是有变动的,但究其本质来说还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延续,所以说不能说是建立。
(3)图片显示明清时期皇权空前加强,结合所学知识明废丞相,权分六部实行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清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强化,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渐衰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科技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郡县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唐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宋代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政治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