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六)
2020-08-06 02:58:53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题眼是时间“1971年”。选项A中的中美正是建交的时间是1979年,由此可以确定A选项不会成为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促成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古代一块记功石刻中写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里的“皇帝”指的是 A 黄帝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乾隆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宗法制下,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①不对,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不一定是嫡长子,因此不一定成为大宗,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二 2015年将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4分) (2)孙中山晚年最伟大的业绩是什么?这一业绩有什么重大意义?(3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体现?(6分)“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此观点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皇权不断加强;中央加强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地方行政政体日益完善。(4分) (2) 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兴起。(3分) (3) 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说明:立足国情,并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2分,或言之有理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体现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从过程上看: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晚年最伟大的业绩是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其意义是国共两党联合反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果的理解。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可以归纳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问可以从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理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加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孙中山·孙中山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何作用?(7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5分) (5)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1分)
参考答案:(1)朝代:秦朝、元朝;制度:三省六部制(3分)。作用: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这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 (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4分)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4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分) (5)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分)
本题解析:(1)图一皇帝之下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秦始皇创立的政治制度;图三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省,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实行三省分权,尚书省下设六部,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结合教材,“兵也收了”指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财也收了”指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3)两者的职能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4)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主要职能是上传下达,把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执行。作用是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归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落,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落,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