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C.中英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是英国与中国在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故选C。A项错误,材料虽然以纺织品为例,但是并不局限于纺织品;B项不是实质上的矛盾;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点评: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的商品大量进入到中国,中国成为了他们的商品销售的和原料来源地。这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个方面,中国的经济遭到侵略,这是消极方面,另一个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又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的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只重军事不重经济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大力宣扬西方思想文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表述错误不符合洋务运动的史实,B D两项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与洋务运动内容无关。洋务运动只在经济层面对中国实行变革而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甚而还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本身,故失败是必然了,因为它违反了最基本的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就必然要变革生产关系,故选C项。
考点: 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重在考察学生对因果关系的把握和政治学原理的理解,洋务运动属经济变革,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变革相配套,但史实是清政府没有进行相应的政治变革,那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詹天佑外为代表的中国近代第一批政府选送的留学生出国留学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甲午战争以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故选C.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向西方学习
B.抵抗外来侵略
C.维护清朝统治
D.镇压人民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兴办了一大批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目的是实现自强和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选C。A项是手段;BD项是C项的一部分,从属于C项。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顽固派的主张。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沿海与内地洋布洋纱的使用情况。题中材料反映洋纱要比洋布进口更,内地洋布销售难,但全国各地对洋布的需求大,故A项说法错误,B项“萎缩”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不一致,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只有D项可从材料中体现。D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为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