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识记的能力。李悝制定的《法经》维护了统治阶级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故选C。AD项都是春秋时期的改革,但是并未制定系统的法律文献;B项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点评:春秋时期是我国大动荡时期,在经济上来说,原来的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和对其他诸侯的控制权不断地发动战争,为了壮大自己进行改革和变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根据经济决定政治,得知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 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④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②③。所以选D。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佛教的传入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B不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D不对,此时中国仍是南北分裂对峙局面;C符合题意,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说明受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影响,民族的融合加强。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颁布均田令,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整顿吏治,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读下图,纳粹德国控制下列区域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①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③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②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所以以时间先后为序排列应该是①③②④,答案选B。
考点:纳粹德国的扩张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