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其发展趋势是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据此回答:两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加强了与下列哪些地区的交往
①中亚?②西亚?③东南亚?④南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课本地图可知,当时与东南亚没有往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99年,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他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A.高度赞扬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可以看出中国不希望美国干预其内政,为了缓和对华的关系,美国开始改变其一贯反对中国的立场。故选D。A项错误,基辛格的演说并非以赞扬中国文化作为主要的目的;B项说的是表面现象;C项材料未涉及。
点评:美国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实行无敌国外交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抓住材料“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来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我国外交成熟重要标志,故 D项正确。“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故B项不正确。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开展的,故 A项不正确。实行无敌国外交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当老师为学生归纳康熙继位面临的形势时,不应列出
A.鏊拜专横跋扈,结党聚敛
B.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
D.三藩叛乱祸及中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三藩叛乱发生在康熙帝时期,平定叛乱是康熙帝维护统一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不是其即位的背景。故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4年2月19日,新华社重新编发了邓小平20年前的一篇重要文章。文章指出,“港人治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篇文章体现了的重要政策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一国两制”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港人治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注意对材料的理解,其中材料强调的是港人治港,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问题,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BCA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