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
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
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大体确定下来
2、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B.林彪、江青一伙煸动
C.国际形势的恶化
D.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3、判断题 下表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政务院人员组成情况》表
党派
| 中央人民委员会
| 政务院
|
党派
| 主席
| 副主席
| 委员
| 总理
| 副总理
| 政务委员
| 部长
|
中国共产党
| 1
| 3
| 29
| 1
| 2
| 6
| 19
|
民主学派及无学派人士
| 0
| 3
| 27
| 0
| 2
| 9
| 15
|
从中可以获悉?
A.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
C. 建国初期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 政府中中国共产党不处于领导地位
4、判断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目前情况,中国是不适宜于有一个像美利坚共和国那样完全不同的、新形式的政府的。中国人民的气质和环境将需要至少30年的变异和同化,才能使他们适合于建立共和国……今之中国,已成所谓共和,然而隆古教化,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贞,国人以信诸成训,岂遂可以违反,而有他道之从?
——《严复集》
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举行的国会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的现象。这本是民主政治中极为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当时却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抨击,冯国璋等人通电声称:“只知有国,不知有党。只问乱不乱,不问党不党。”除了粱启超等极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将政党竞选视为“朋党之争”,完全无视其民主意义。在正式宪法起草以前和起草期间,不少人都反对任命总理和国务员须由国会认可,认为《临时约法》规定的任命总理同意权是同盟会对袁世凯的防范政策,并非共和政治所必需。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共和国”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推进之间的关系。(4分)
5、判断题 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