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1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4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3分)
材料三?浙江省温州地区二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比上年 增长率
| 财政收入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率
|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 比上年 增长率
|
1979
| 7.78
| 14.12%
| 1.35
| 66.0%
| 6.30
| 42.5%
|
1993
| 44.53
| 8.7%
| 18.68
| 54.4%
| 92.51
| 36.3%
|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4分)
参考答案:
(1)滞后效应。(1分)封建专制制度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3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1分)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业经济兴起(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3分)
(3)政策背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2分)。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2分)(写出南方谈话有关内容可得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统治及其落后的经济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依据材料对“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的分析,结合清朝统治状况,分析其作用及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社会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变化。解答时要注意时间“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这一限定语。同时结合材料“……西方列强……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及所学归纳总结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时,注意两个时间点“1979年”、“1992年”,正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两个关键时期。然后结合相关内容及材料数据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所做的贡献不包括
A.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B.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肯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D.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
A.政府的宏观凋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的信息,这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B项正确;A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 ]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中国与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趋频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793 年,(英国派遣使臣到中国,提出通商、租地等要求一一引者注) 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一一摘自《粤海关志》
材料三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人类历史演进过程看,各国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开始于何时?(3分)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3分)
(2)简要分析英国提出通商要求的本质意图。(6分)
(3) 上图表明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 ?(8分)
参考答案:(1)开始时间:16世纪。(3分)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分)
(2)开辟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6分)
(3) 近代对外开放只是在沿海和沿江的主要城市,而当代的对外开放则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