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2、判断题 阅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判断题 1933年美国《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蓝鹰标志。其意在(? )
A.使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B.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C.防止盲目竞争
D.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争结束后,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他居然能够柱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及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想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是俄国的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为什么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3)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想比较好”?“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这一体制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中共汲取苏联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措施(至少三项)。
(5)简要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在经济手段上所体现出的相同之处和本质区别。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C.实行计划经济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