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尚贤”、“节俭”,属于墨家的思想。故选D;A孟子主张“仁政”;B庄子主张“无为而治”;C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均和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代的统治被称为“外儒内法”,是非常典型的法家的权势法制与儒家的伦理劝导相结合,材料中的“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也足以证明本题的答案只能是D项而不是其它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统治者的“外儒内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云根书院,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典型的心学主张,具体说是陆九渊的主张,故A错误;B项,“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这是王守仁的主张,故B项错误;C项,“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是明清之际产生的进步思想,故C错;“三纲五常”是朱熹的主张。故选D项
考点:朱熹的主张
点评:理学内容中命题的重点,是朱熹的思想主张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正确认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历史上的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