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轻工业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2、判断题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蔓延,生活日益动荡。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苏共的分裂趋势日益严重,领导层内部斗争不断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材料中提到的三个口号,是根据戈氏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这个理论是什么?这个理论的根本错误在哪里?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勃勒日涅夫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5、选择题 《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革命方式转变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社会主义理论在俄国被普遍接受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