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两伊经济最主要的支柱工业是
A.煤炭工业
B.钢铁工业
C.造船工业
D.石油工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两伊的经济状况,由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储备相当丰富,占全世界石油储备的一半以上,中东许多石油大国的基础支柱产业都是石油工业,其中包括伊朗核伊拉克,所以这里也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地区,增加了这一地区的矛盾的复杂性,此题答案为D。
考点:两伊战争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两伊的经济基本情况是否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英等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伊拉克的局势依然十分混乱,战后重建工作进展缓慢,伊拉克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将会如何,世界在拭目以待。完成下列问题:
(1)一战前伊拉克在哪一个帝国的控制之下?一战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中东地区被委任给哪些国家统治?(4分)
(2)1960年,伊拉克为什么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家发起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举例说明这一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5分)
(3)美国于1991年和2003年两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其实质目的是什么?(2分)(4)目前伊拉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你认为伊拉克问题应该如何处理?(5分)
参考答案:(1)一战前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控制之下。一战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中东地区被委任给英法等国统治。
(2)主要目的是团结起来,以石油为武器,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进行斗争。?
作用举例:1973~1974年,中东国家抬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给以美国、日本等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以沉重打击。?
(3)压制和打击伊拉克在中东地区势力的发展,加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和影响,是美国在中东地区霸权主义战略实施的表现。?
(4)当前伊拉克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和平与稳定。?
伊拉克问题的解决必须由伊拉克人民自己来决定,由伊拉克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自己的国家,任何外来干涉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社会要在联合国的组织下,给伊拉克人民以精神的和物质的援助。?
本题解析:以伊拉克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关注时政大事并合理地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第(1)问参考一战前后的历史事实进行回答;第(2)问抓住“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这一点展开分析;第(3)问通过美国的政策和阶级本质来回答;第(4)问应强调伊拉克的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事发生在

A.十年内战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歌手彼得·西格尔的一首民谣《那些鲜花都去哪儿了》在四处飘荡:“花儿都到哪里去了?都被女孩摘走了。女孩都到哪里去了?都被男孩娶走了。男孩都到哪里去了?变成士兵打仗去了。坟墓都到哪里去了?都被花儿覆盖了……”
在大规模的反战运动中,以青年学生为主力的抗议力量逐渐壮大,为了阻止战争机器的继续开动,黑人民权运动、嬉皮士、摇滚乐、女权运动的参与者也纷纷汇入了反叛的洪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反战运动。
全国各界人士都以大规模游行示威的抗议运动或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媒体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在全国性的反战浪潮下,约翰逊总统在1968年3月因民众的反对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而最终退出竞选。作为一个发动战争的不得人心的总统,约翰逊离开白宫。继任的尼克松总统则向民众保证“新任领导将结束战争。”
(1)分析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影响。(8分)
(2)概括指出20世纪后半期促进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7分)
参考答案:
(1)世界大战尤其是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促使人们反思人类未来的发展,求和平、共发展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社会矛盾激化(4分)
影响:影响了美国总统竞选;迫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4分)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每点2分,共7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反战运动的出现是由历史和现实两个原因构成的,历史上对二战所带来灾难的反思,和对战后和平的渴望,现实原因为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带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社会矛盾的计划。结合材料战争导致了约翰逊总统失去民心而离任,尼克松上台后实行全面收缩可以得出影响:影响了美国总统竞选;迫使美国签订和平协定
(2)结合所学,从和平因素的增加这个角度来考虑可以得出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不断发展;亚、非、拉美等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非政府组织作为反战和平运动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兴起;中国崛起,并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6分)2003年3月20日 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 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0年,对它的反思还在继续。
材料一: 美国不顾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和德国联手冲在反战第一线,不但在北约和欧盟内公开与美国叫板,而且还与俄罗斯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功挫败了美英利用联合国使其对伊动武合法化的图谋。法国总统希拉克强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手,世界将成为单级世界。
——新华网
材料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波峰和波谷的交替。……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高潮”,分别出现在1870~1914?年,1950~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而在这三个“高潮”中间,则是全球化的低潮时期,这时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到2000?年达到顶点以后开始出现停滞迹象,发生曲折。世界出口贸易下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猖獗,经济全球化失去动力。
-——李琮《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
材料三:布什在发动对伊战争前的一次演讲谈到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好处时说:“首先从一个自由的伊拉克获益的是伊拉克人民自己”;其次,“在伊拉克的成功还可以为中东和平打开新局面,并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
——仇朝兵《美国与伊拉克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政策、进程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国际社会对伊战的不同反应说明了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什么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原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波折。指出材料三中布什的真实意图,请你为伊拉克当今的文化建设献计策。(16分)
参考答案:国际背景:
(1)政治上: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政治力量失衡。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2)经济上:美国是新科技革命的领头羊,新经济的受益者从而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特点: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10分)
2. 原因: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的推动。
认识:波折是暂时的,总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但也不会一帆风顺。(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12分)
意图:对伊战争是美国欲在全球范围推行其价值观。
建议:伊拉克曾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一方面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汲取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以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潮流。“和而不同”(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4分)
本题解析:(1)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可以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上,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力量失衡;经济上,美国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强。当今国际形式的特点主要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增强。(2)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明显的增强,主要原因有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和两极格局的解体等,学生可以依据教材进行回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美国攻打伊拉克在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搞霸权主义,对于伊拉克重建的问题,要结合伊拉克的国情,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