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
A.君权神授的思想
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三权分立的学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孟子强调对由过错的君主纳谏,不听者就另立新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内容有一致性,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与题意内容不符,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党成立之初在上海,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瑞金,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解放战争后期在西柏坡,建国时在北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反映了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的情况。下列对图所示情况产生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中国织布机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台)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②民国倡导使用国货
③欧洲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④抵制日货运动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①项是在甲午战后,排除。②③④项均为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故选B。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是新式婚姻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文明婚姻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排除;CD项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秦统一全国是公元前221年,应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公元即公历纪元,是现今国际社会最多国家采用的纪年标准。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一百年,世纪又分晚期、中期、前期,“世纪晚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世纪前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世纪中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习惯上,1世纪指公元元年(公元1年)-公元99年。“世纪”的算法:年份的前两位数加“1”。应当指出一点的是:计算涉及公元前后的时间,必须在计算出的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即“前后相加再减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