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美正式建交于哪一年
A.1971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72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 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经济模式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中国古代就有商品经济,所以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这一说法是错误的。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经济模式,都正确。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注意自然经济解体影响: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资本条件;
(2)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我国喜迎奥运。2010年是农历
A.庚寅年
B.己丑年
C.丁亥年
D.辛卯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基本原则每个2分,历史地位每个1分)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体现的基本原则
| 历史地位
|
《十二铜表法》
| 债务人不还债务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则债权人得以押至家中留……
| ?
| ?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护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 ?
| ?
|
美国1787年宪法
| 美国的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 ?
|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 ?
| ?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 ?
| ?
参考答案: 答案: ?法律文献 体现的基本原则 ?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 维护奴隶主利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罗马的羞本法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议会主权和王权受到限制 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美国1787年宪法 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高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多法(或资产阶级共币制度在美国确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解析:见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该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命题。”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主张?它对封建社会有何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治国思想:仁政。(1分)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1分)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1分) 影响:它使儒家思想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2分) (3)态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1分)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明夷待访录》的影响。(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从百家争鸣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发展。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仁政”主张及其标准和实质,要求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第二问主要考查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第三问主要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的主张,要求学生能结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背景指出其对君主专制批判的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