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的信息可知①正确;从“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信息,可以看出③④项正确,故C项正确;黄宗羲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提不出新的近代社会方案,只能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故②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呵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的话里没有涉及到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物之自然”既体现了无为而治又体现了尊重规律,而材料中的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则体现了崇尚节俭,而民贵君轻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出来,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西汉初年,主要是官僚地主,他们凭其政治、经济特权,通过各种方式占夺土地。到汉武帝时期,不但官吏猛增,而且他们兼并土地的现象已很严重。另外,这时庶民地主的势力也发展起来,他们有的以田畜为业,发家致富,多买田宅;有的以末致财,以本守之 ,通过经营工商业起家,再兼并土地。而且许多庶民地主还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官僚阶层。于是,出现了地主、官僚、商人三位一体的局面,标志着地主大土地占有制的初步形成。不过,当时封建政权往往通过强制迁徙、刺史督察、酷吏打击等手段限制大地主土地占有制的发展,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的势头受到影响。所以A正确。BCD体现了题干的部分现象,而非本质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西汉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或被默认的是( )
A.争功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法家思想最为上层统治者所看中,因为其主张迎合了统治者发动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争功逐利也成为士大夫效仿的目标,答案选A,B C两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D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
点评: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