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盟建立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
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
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A项正确;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但并没有消除贸易摩擦,B项错误;C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也是在2001年,根据时间信息均可排除。故选A。
点评:欧盟建立的影响:
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韩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
B.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C.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D.韩非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不变”的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韩非子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法术势相结合,因此AB正确,是法家的思想;法家韩非子还注重法治的作用,主张轻罪重罚。因此C正确。D项反对社会变革,是儒家思想。
点评:法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重要的派别,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下列思想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①“见贤思齐”?②“道不同不相为谋”?
③“因材施教”?④“天人感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道不同不相为谋”指的是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不符合和谐的观点,所以②排除,“天人感应”指的是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④排除,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文字说明唐代以后,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家庭诸子之间的财产继承权趋向公平和均等,但这一现象的基础依旧是父系家族时代,即父亲掌握家庭的全权,在家庭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是程朱理学倡导“三纲五常即是天理”,“父为子纲”在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之后也变成了社会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答案选A,B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程朱理学尽管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但依然大量继承了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积极影响。然而对其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程朱理学在被官方接受之后,变成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力的工具,极大地禁锢了人的思想,尤其是将道德约束上升到天理的层次更加深了中国人的思想重担。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是因为它(?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所以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B项正确。
点评: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就是“爱人”,要实现这个核心,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温故知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