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主要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三则材料考查丞相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征,学生阅读材料后将丞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废除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再现出来,解答便不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匾额大字的字体上来看是篆书,从落款的时间“丁亥”可以得出是干支纪年法。公司匾额往往是这个企业文化的内核,体现了发展理念。至于“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
”,明显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无关。“清廉、诚信、勤慎、宽和”很明显是儒家的观点。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该是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示意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故选A。BC项有一定的道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并非主要原因;D项是中国国力提高所带来的结果。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地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并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的支持。在70年代终于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启蒙思想;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性,所以是释放人欲,古代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是压制人欲,如存天理,灭人欲。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方传统儒学和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显著的特点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A、B、C均可排除。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D。
点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